《十三邀》中许对罗翔的访谈,这其中看到了B站张三老师另外的一面
在人类所有美德中,勇敢是最稀缺的
罗上学时候结巴,后来为了养活自己讲课, 写逐字稿,慢慢就不结巴了。
巧了我的启蒙也是赵借我看的这一套书,现在还在启蒙,永不过时。
北京万圣书店
李白-侠客行 武侠小说中对结果正义的最求,话说罗能够完整背诵侠客行还是挺让我意外的。
罗: 人最大的痛楚在于,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
罗对技术主义的转变,这里比较含糊,
罗说要警惕相对主义
罗推崇节制德尔菲神谕 ““认识你自己”、“凡事勿过度”、“承诺带来痛苦””
整个访谈最精彩的部分
许: 法律学家在20世纪没有参与到整个社会的思想辩论中,如何看待?
罗:专业人士的自我封闭化,害怕专业变味,法学家的技术主义,上学时以技术主义为荣,觉得没白学
许: 什么时候这种观点发生了变化?
罗: 高傲的观点与老百姓内心常识相抵触时候,技术主义在逻辑论证没有问题,但其实是在抵触人内心的良知。人生的经历使得自己接受人生的有限性
承认自己是有限的,承认你的逻辑是有限的,承认你的理性是有有限的,承认自己的阅读是有限的,承认自己的偏见,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
许: 变化的契机?
罗: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,有些话也不好说,经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。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鸿沟。笛卡尔说的“我思故我在”给人一种幻想-就是我思考到了,我就能做到,但其实不是这样。
2010年之前教课很受学生喜欢,有强烈的骄傲,但是内心有一种冲突,自己所教的,自己做不到,骗别人,在自我欺骗,陷入一种虚无
许: 如何应对那一次危机?
罗: 虚伪是肯定的,做到行动在言语之前多那么一步,摆脱虚伪的自我控诉。